安筱鹏: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来源: | 作者:新思联 | 发布时间: 2019-03-01 | 12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安筱鹏博士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企业全局优化需求与碎片式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跨越集成应用陷阱。本内容来源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2019“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安筱鹏博士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企业全局优化需求与碎片式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跨越集成应用陷阱。

本内容来源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2019“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跟今天我们碎片化供给之间的一个矛盾。

德国人讲的三个集成,中国人讲的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背后是什么?是企业只有对它的不同的业务系统的全局去优化,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今天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个碎片化的方案,我们今天如何来解决数字化转型基本矛盾呢?

首先我们要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弥合思维上的断裂带,我们要思考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作为甲方的制造业企业、物流公司、银行这样的甲方来说,需求方来说,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全场景、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的背景下,去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二,从供给端来说,我们所有的ICT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无论是设备、芯片、OSERP、客户关系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今天都需要去思考如何从一个封闭系统走向一个开放系统。

第三,从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来说,我们正在从过去的一个机械系统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

当人、组织、企业、设备、业务不断的被互联互通的时候,已经从过去的一个简单系统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今天面对数字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商业机会和价值,面对数字化的红利,企业如何跨越集成应用的陷阱呢?

两条路径,第1条路径我把它称之为渐进的路径,就是基于传统IT架构的局部方案的完善。第2条路径叫做基于云架构的整体优化。

我们今天看到商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来自于产品本身的复杂性,来自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来自于全球化的产业链的分布,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原有的IT架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商业系统的复杂性,我把它称之为数字化转型的1.0

今天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移动化所带来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底座的迁移,我把它称之为数字化转型2.0

我们原有的这套数字化转型的1.0,面临着技术架构的不统一,维护成本比较高,业务响应周期比较长,无法持续的去沉淀等等一系列问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而今天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基于云架构及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一套新的架构体系,能够快速的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响应。

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从5年前开始,未来将会持续10年时间的一场叫做技术架构底座大迁移的时代。今天,当技术架构的底座发生迁移的时候,在底座上会长出新的软件、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有什么特征?

三个特征。未来的解决方案是基于需求的,是基于角色的,是基于场景的。

它有三个转变。三个转变,就是从一个内部的协同到生态,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从当年的PC端走向移动端,所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历时20年的技术架构的大迁移。

我们把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化管理定义为数字化转型1.0,我们把基于云架构和移动化的智能化运营定义为数字化转型2.0

如果说传统的数字化转型1.0是基于管理导向,那么数字化转型2.0基于一个创新导向。在1.0时代,信息系统数字化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经营的效率,而在2.0时代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支撑企业的创新,加速创新的迭代,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你的信息系统能不能支撑企业的创新的快速迭代?这是从需求端来说。

从供给端来说,传统的1.0时代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2.0时代,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架构。

企业都在讲,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体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信息系统,我们的数字化系统是不是完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这场转型。

从技术的体系来说,传统的数字化转型,无论是我们的客户关系管理、ERP、制造、执行系统都是一个封闭系统,而今天我们需要构造一个开放的技术体系,不仅把企业内部的系统,把你的客户,把你的供应商,你的供应商的供应商,必须纳入到一个开放的技术架构体系中间,在全局去优化你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是我说的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今天的2.0,要构建这样的一个新的技术架构体系。

从供需的对接来说,1.0时代卖什么?卖的是硬件、软件和解决方案。

2.0时代,你不仅要卖硬件、卖软件、卖解决方案,还要构建一个面向客户的智能化的运营,这是1.0时代跟2.0时代的一个本质的区别。

这场技术底座大迁移的时代已经开启,我们看到整个技术架构体系的重构在快速的加快,所有的软件厂商面向企业级的软件厂商都在加速向云端迁移,全球企业级服务软件的巨头围绕着云端迁移的这场竞争已经非常的惨烈。今天你所认为的微软可能不是你所心目中所想的OfficeWindows,它是一个全球最重要的企业级软件的一个提供商,包括提供什么呢?ERP、客户关系管理、Saleforce,Adobe,SAP,Oracle,他们的市值都在1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之间。

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中国企业的市值是在什么量级呢?中国企业市值的量级在200亿到300亿人民币。所以在企业级的市场,我们的实力还是非常弱,但也意味着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整个制造业的变革。几百年来制造业不变的追求是制度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高满意度。

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制造体系的重构,这个重构可以用5个关键词去概括,那就是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和智能主导。

当我们讨论C2B,讨论定制化生产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一个什么话题呢?

我们在讨论谁在参与生产?我们在讨论无人驾驶、智能手机,我们在讨论的什么问题?在讨论如何从功能产品引进到智能互联产品。我们在讨论3D打印、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当我们讨论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的时候,我们在讨论如何去生产。今天,生产的空间布局,已从集中向分散去演进。

几百年来,制造业不变的追求是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高满意度,但是制造的体系也正在被解构和重组,解构和重组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就是谁来生产?生产什么?用什么工具?在哪生产?发生了本质的一个变革。

好,谢谢大家。

(End)